世界艾滋病日,防治艾滋病我院在行动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8-12-11 10:29 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 竹溪县人民医院太和医疗集团竹溪分院围绕:“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2018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进校园”主题,12月10日上午,在竹溪县第二高级中学的健教室开展了一系列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悬挂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标语,宣传艾滋病防控知识,鼓励师生正确认识艾滋病,提升个人防护意识。县人民医院太和医疗集团竹溪分院的公共卫生科专家科主任付彩云、宣教中心主任甘琼娥、感染性疾病科总住院医师朱伟伟现场科普宣传艾滋病防控知识,同时,拓宽宣传途径,在健教大厅通过电子屏宣传防艾知识,为师生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宣传视频和微信服务号推送艾滋病预防指南、注意事项等内容。
(公共卫生科主任付彩云在给师生们科普) 防治艾滋病 通过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本次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份,提供个人咨询200余人次。充分体现了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的工作主旨,进一步增进了师生们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有效的推动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获得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宣教中心主任甘琼娥在给师生们科普) 关于艾滋病知识科普 全球提倡防治艾滋病,到2018年12月1日,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做了这么多努力,我们收获匪浅,自17年来,全球艾滋病相关死亡减少了1/3。但是,去年全球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截止2016年全球艾滋病感染情况艾滋病毒感染者全球约有3670万成人3450万儿童210万女性(15岁及以上)1780万。 我国艾滋病发病人数统计2018年上半年,中国艾滋病发病数为27243例。截至2018年3月31日,全国报告显示,现存活HIV感染者460551例,AIDS人329066例。平均每10000人中,约有8位艾滋病感染者...... 1、健康小课堂 艾滋病病毒简称HIV,它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最终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艾滋病病毒最早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5年,我国出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已由吸毒、暗娼等逐渐扩散为一般人群,它的高发年龄段为18到45岁之间;艾滋病患者的后期常常因恶性肿瘤导致全身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目前,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预防艾滋病的常识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2、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所以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绝大多数感染者要经过五到十年时间才发展成病人,一般在发病后的2-3年内死亡。 3、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 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局、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设施传播,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4、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5、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病热线进行咨询。 6、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7、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器具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